大陸學歷採認 教部初列41校
大陸學歷採認 教部初列41校
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說,有關大陸學歷認證,初規劃採認「九八五工程」三十九所大學,但扣除其中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另增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總共四十一所。
吳清基表示,這是教育部初步規劃的方向,還要經過立法院審議相關法案,修法時還可能再調整。
「九八五工程」大學是大陸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準研究而設立的大學。
教育部採認九八五工程的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此外,還包括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蘭州大學。
教育部將承認中國41校學歷
中國學歷認証政策有了大轉變,教育部18日公佈,將承認中國41所大學學歷,並且溯及既往,最快明年秋天,中國學生就可以來台就讀,國立大學只開放碩士班,私立大學則不設限,招生人數以各校名額的2%為上限,但學生認為過去偷跑的學歷都能被承認,實在不公平。
吵了好久的中國學歷來台問題,現在教育部決定鬆綁,將率先開放中國41所頂尖大學的學歷來台灣,最快明年秋天,中國學生就可以來到台灣就讀,但國立大學只開放碩士班,私立大學則不設限,初步預計開放2000名中國學生來台,各學校更要求不得超過招生名額的2%,教育部也表示,絕對會堅守「三限六不」原則。
國立大學樂觀其成,只是看在立委眼裡,實在無法接受,教育部有意採學歷溯及既往,等於讓過去10萬名台生偷跑拿中國學歷,就地合法化,台灣學生們大喊不公平。
開放中國學歷來台,等於打壓了台灣學生的權益,怎麼做好配套措施,教育部可得想清楚,才不會「吃緊弄破碗」。
偷跑合法! 中國學歷採認溯及既往
![]() |
10萬偷跑台生 排擠就業市場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繼簽訂MOU之後,馬政府加快開放陸生及採認中國學歷的速度。原傾向中國學歷採認不溯及既往的政策,也出現大轉變,除醫學之外的「有些領域」,將可望溯及既往承認學歷;過去估計已有十萬名台生拿中國學歷,此舉等於讓「偷跑者」就地合法化,對國內學生就業就學影響甚大。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已初步規劃採認中國九八五工程中四十一所中國的大學學歷。對於招收陸生來台的收費,吳清基雖強調,陸生學費原則上會比台生貴,但陸生學雜費會是「不低於台灣的私立大學收費」,唸公立大學者比照私校收費,唸私校者則可依私校標準收費,亦即陸生和台灣的私大生可交一樣學費,相較於世界各國都是外籍生學費遠高於本國生,台灣對中國陸生堪稱是世界特例「大優待」。
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本國大學生收費一學期約六千星幣,陸生及外國生收一萬二至一萬五星幣,約為兩倍;香港大學對本國生及中國學生收費則分別為一年四萬二千港幣及十萬港幣的兩倍之差,私立大學亦都是陸生遠高於本地生,以免對納稅的本國學生造成不公。美國大學平均本地生一年約六千五百塊美元,外國學生則要一萬七千多美元,私立更高達兩萬五千多美元。
明秋收陸生、採認學歷
教育部長吳清基昨表示,正積極和國會溝通中,希望立法院這會期可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修法,明年秋季即可開始招收中國陸生及採認中國學歷;教育部將在年底選舉後、十二月五日起,全國巡迴舉辦十七場公聽會,傾聽各界意見。
吳清基強調,台灣的大專校院有五大優勢競爭力,尤其是中國只有三專,沒有二技,但中國有一千一百所技職專科,「若開放陸生來台,台灣的技職學校一定會塞滿滿」。
對大考中心建議成立兩岸招聯會來處理陸生招收事宜,吳清基昨證實教育部正朝此方向規劃中,屆時會透過海基會及海協會進行細節研商。
公立大學只能收碩博士 私校不限
開放名額部分,吳清基表示,初步以○.五%到一%約二千人為原則,各校以二%為上限,名額為外加,不會影響台灣學生權益,初期審慎以對,未來再逐步開放,公立以碩博士為主,私立則不限。
吳清基昨也重申對陸生來台三限六不原則,「三限」包括「限校」、「限量」、「限域」;「六不」則是不涉及加分、不影響本地學生招生名額、不編預算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證照、不會有就業問題。
但包括台大、成大都傳出要為陸生募獎助學金,吳清基表示只要不拿政府經費當獎助學金即可,不過部分立委也擔心會排擠到台灣學生的權益。
採認大陸學歷溯及既往?教育部:考慮追溯至1997年
教育部爭取採認中國大陸的學歷,但是否溯及既往,引發爭議。教育部次長林聰明18日表示,由於各界對於是否溯及既往意見分歧,教育部還沒有定案,將舉行公聽會,徵求各界意見後,才做最後決定。但林聰明坦承,教育部目前的確有幾個方案,其中就考慮將採認大陸學歷溯及既往的時間推回到1997年(民國86年)左右。
教育部長吳清基日前再度宣示政府採認大陸學歷及開放陸生來台的重要政策,除了公布將採認學歷的41所大陸大學外,更透露採認大陸學歷可能溯及既往,引發是否公平的爭議。
對此,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表示,由於各界對於採認大陸學歷的意見分歧,因此教育部目前還沒有定案,未來將舉行公聽會,徵求各界意見後,才會做最後的決定。不過林聰明也坦承,在教育部的幾個方案中,的確有考慮要將採認大陸學歷的時間追溯到民國86年,也就是1997年。林聰明說:『(原音)目前原則上是以民國86年左右為考量,但是這還沒有定案,原則上我們會在公聽會上請各界表示意見。』
政府採認大陸學歷的政策,遠從前教育部長吳京任內就開始推動,當時甚至研議要採認70所左右的大陸學校學歷,但最後仍然因為兩岸關係緊張而作罷。不過,吳京當時曾公布的採認辦法,卻成為許多台灣赴大陸求學的台生要求政府採認大陸學歷的依據,也是這次政府採認大陸學歷是否溯及既往的最大爭議點。